相关动态
用新质生产力激活第一动能
2024-11-10 22:43

头部医药企业家展望2024高质量发展主题词

用新质生产力激活第一动能

“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医药产业发展必须有高技术支撑,颠覆性创新点燃医药经济增长新引擎。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医药经济报》邀请主流企业家探讨转型升级之道。

[嘉宾]

李楚源  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  燕  齐鲁制药集团总裁

吴晓滨  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

李  宁  君实生物首席执行官

俞  敏  国药太极总经理

于伟仕  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景萍  葫芦娃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主题词1: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医药经济报》:形成“新质生产力”,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中国医药产业跃迁的突破口在哪里?

李楚源: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而医药健康产业是科技密集型、科技驱动型产业,也是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最活跃、发展最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医药健康产业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将为构建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广药集团一直坚持创新引领,以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球首家且唯一一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紧跟科技前沿,目前全集团在研项目超200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在研一类新药21个。

吴晓滨:近几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得益于产业政策的系统性改革,新药审评审批提速,更多创新药加快惠及患者。此外,目前80%以上的新药上市两年内已纳入医保,部分药品实现当年获批,当年纳入医保目录等。二是中国创新药已成为全球第二梯队的排头兵。2023年中国药物研发管线全球占比达到23.6%。三是新药“出海”从无到有,包括泽布替尼、特瑞普利单抗等创新药顺利“出海”,且泽布替尼海外销售规模更是超过国内市场。基于这些积极因素,中国创新药物发展迈入新发展阶段。

不过,在这股热浪背后,业界不得不更深层次地展开冷思考,研究当下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正面临的共性问题:如创新药的内卷。目前,国内新药靶点集中扎堆,高水平重复明显;再如价格问题,国内外新药定价机制不同,要实现全球一流的创新需要持续不断的高额投入;还有新药的进院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也很关键。

李宁:站在企业的角度,我们认为未来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加强原始源头创新;发展产业创新集群;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我们不能忽视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及在创新活动的主导作用。大型医药企业和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是我国生物医药创新的关键力量,承担着产业创新升级的主要任务,应更有针对性地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同时,北京、上海、苏州等创新资源丰富的城市,聚集了大量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建立了系统完整的产业服务体系,这些创新区域的一系列政策巩固和深化了“1+1>2”的区域集聚效应,有望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和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主题词2: 突破关键性核心技术

《医药经济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一环。为助力更多科研成果与市场精准对接,贵企业有哪些实践经验?您在激发科创活力、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何建议?

李燕:为助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我们的创新药项目在立项之初,会经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信息调研,以确保我们的创新药产品能够始终瞄准当下患者最渴望、最亟待解决的临床需求。

对于进一步激发科创活力,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建议:一是国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在药品研发、审评审批、临床使用、医保支付等各环节形成政策联动,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我国生物医药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二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强化实用性研究导向。继续推动高校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注重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将高校研究课题更多地导向实用性研究,让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以“产品”的形式落地。三是强化科技合作。鼓励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医院、科研机构等主体开展合作,合理分工,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整合资源,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造福社会,实现共赢。

于伟仕:在激发科创活力和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我建议: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培养: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提供专业的培训、实践机会和资金支持,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科研创新;二是加强产学研用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等科研单位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三是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和激励科研创新,包括科研项目资助、税收优惠等,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研机构和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加强市场调研,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五是加强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并为转化落地提供法律保护。

主题词3: 搭乘智能化改造快船

《医药经济报》: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加速转型,生物医药产业不断以科技加持。传统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如何搭乘智能化改造、加速创新升级“快船”?

于伟仕:在国家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和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悦康药业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创新研发:创新研发是悦康药业的核心优势,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注重创新药物的研发,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研发效率和水平。二是加强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已成为医药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企业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提高整个生产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医药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医药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企业可以通过培养内部已有人才以及引进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和研发水平。四是加强品牌建设:品牌价值在医药行业非常重要,悦康药业将优化自身定位,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效应。五是加强合作共赢: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众多,可以加强各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李燕:近年来,为加速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升级进步,满足社会需求,鼓励企业加大力度投入研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智能化创新的利好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齐鲁制药也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如:公司研发的产品由原来的仿制药逐步向改良型创新药、高端复杂制剂以及创新药过渡。公司研发策略也逐步由原来的“以仿为主”向“以创为主,仿创并举”的策略迈进。同时,随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研发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也吸引了更多各领域高端人才的加入,并建立起更多更优质的创新研发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公司不仅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稳固提升,形成了从研发投入、人才引入、平台建设到经济效益再到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

主题词4: 重构全球研发竞合力

《医药经济报》:在“三医”协同发展和临床价值引领下,医药市场展现新生态。但目前一些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亦面临资金不足、融资和经营困难的问题,创新药企面对国内外竞争加剧,如何实现创新可持续,为未来增加确定性?

李宁:目前全球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生物医药融资较困难,创新药企面对生物医药行业竞争加剧,仍需要兼顾短期商业化与长期战略升级。短期来看,创新药企应当根据技术优势、研发进度、市场潜力等因素,对现有管线进行优先级区分,将资金和资源向优先发展的管线倾斜,同时优化成本费用结构,尽可能减少开支。资金层面,在股权融资较困难时,可以通过对外授权管线、出售非优先级管线回收现金流。长期来看,创新企业仍应加强源头创新和国际合作。

君实生物始终秉承着“打造世界一流,值得信赖的源创生物药普惠患者”的使命,持续推进包括BTLA单抗在内的多项全球First-in-class(全球首创)药物的研发推进。我们将加速推进公司产品管线在国内外市场的临床开发进度;快速扩展公司的产品管线,并将研发能力扩展到新的创新疗法;继续加强公司的商业化能力,释放已实现商业化产品的市场潜力;通过有机发展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效实现全球化,以达到集成平台价值的最大化。

吴晓滨:创新药全球化战略是大势所趋,需要“两条腿走路”:聚焦发达国家市场,在国际主流市场占得一席之地,证明国产新药能行;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很重要,这个庞大的市场可让医药创新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患者。走国际化道路,还考验着医药企业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预判、全球运营能力和企业管理者对行业的洞察水平。尤其是临床布局和商业化,开展多人种的全球性临床试验对资金和创新力是双重考验。而“走出去”后,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用什么人,用好当地人也是有效路径之一。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用新质生产力激活第一动能】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changmeillh.xhstdz.com/quote/69832.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changmeillh.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