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科教 | 短视频的叙事反思和美学批评
2024-11-10 23:56

目前,短视频市场十分繁荣,涌现了许多的短视频发布平台,为短视频的叙事理论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下短视频创作者主要通过伪纪实、真实记录和剧情演绎等方式吸引网友的关注,但目前短视频研究主要从发展趋势、传播策略、内容生产,再到未来展望、空间建构等角度分析与探讨,存在一些问题,于短视频而言,要如何讲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对短视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科教 | 短视频的叙事反思和美学批评

近年来,短视频领域蓬勃发展,正以迅猛的势头占领各大短视频市场。尤其在中国,短视频市场炙手可热,随着网民数量的持续增加,短视频产业具备了政策发展优势。然而,也需客观认识,目前中国短视频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叙事模式和行业标准,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整个制作生态,都迫切需要持续提升。在这种背景下,构建完备的叙事模式,提升短视频创作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已成当务之急。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这一领域加强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为短视频叙事模式添砖加瓦。本文主要从短视频叙事理论的相关简述,再到多元的美学批评,以及怎样把叙事模式与美学批评建立一个更为恰当的融合样式。

一、短视频叙事理论概述

目前,针对短视频叙事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主题的类型,如外国媳妇短视频、教育类短视频、体育短视频、社交短视频、乡村短视频、移动短视频、图书馆短视频、正能量短视频、电视新闻短视频、主流影视剧短视频、政务短视频、非遗短视频、戏曲短视频、三农短视频、农民短视频、返乡青年短视频、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等主题。主要的特点是研究主题面广,涉及范围多,风格多样化,呈散点状。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短视频领域的叙事和美学批评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涵盖的主题和形式非常丰富。然而,也不可否认,当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短视频叙事理论与创作之间的冲突不断,也就是说,一些电影叙事理论在应用到短视频中时,难以具体指导实践,导致一些概念模糊不清,甚至出现相互冲突的情况。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落地,使得实际作品与理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美学批评的应用方面,有时理论与实际情况脱节,某些理论可能过于笼统,难以准确地适用于短视频的特殊性,理论论述方面可能在重点方向上显得不够突出,导致评价缺乏力度和深度。

(一)短视频叙事理论评论范围广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短视频叙事理论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某些学者甚至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纪实类短视频创作中。其中有的人认为,由于拍摄时间和视频时长的限制,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在纪实类短视频中难以实现。相反,短视频往往通过局部呈现人物或事件,削弱了叙事的完整性,呈现出非线性和碎片化的特点。“由于时间限制(拍摄时间和视频时长),这种传统叙事模式在纪实类短视频中很难实现,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物或事件的局部呈现,叙事的完整性被弱化,并在内容上呈现出非线性、碎片化的叙事特征。”可以看出,短视频的特点赋予了它在内容呈现上的优势,而这种碎片化的形式也能够根据受众的时间安排,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信息,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还有学者试图通过一个整体性的理论框架来解析整个视频网站上的短视频,虽然这种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由于视频网站上短视频的种类多样且丰富,这一方法并不总能清晰地捕捉其特点。考虑到每个视频网站上的短视频类型繁多,应用短视频叙事理论时需要根据具体类型进行细致区分,否则可能导致分析缺乏重点和深度。

(二)共情叙事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悖论

短视频叙事理论是基于电影已有理论的基础上,面向当下中国短视频创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提出的,也就是说主要研究故事和叙述的结构、元素以及如何影响听众或读者的理解和情感,涉及分析故事的情节、角色、时间线和叙述方式,以及故事如何传递主题、价值观和文化信息。依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短视频的叙事理论尚未成型,但已经具备初步规模。“共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让个体理解并认同他人或群体的行动,并借助这种“同理心”的认同力量转化为亲社会行为。”事实上,共情叙事研究在短视频叙事研究中属于共识,已经被大众所接受,许多学者都有提到共情叙事,且都与共情叙事有着诸多关系。如余茜、刘良模:“共情传播”;陈蕾:“通过共情理论研究短视频走红现象”等。但是从理论的建构体系来说,共情理论的研究已经在短视频中全面铺开,并且此理论已经具备了指导短视频创作的作用,但是在具体指导中发现,此理论是来源于心理学,没有具体的应对措施和表现形式,在某种层面上属于抽象的理论,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虽然说该理论能为新闻短视频提供不少的价值,但毕竟新闻短视频囊括所有的短视频,在剧情占比高的短视频,共情叙事理论不占优势,所以,短视频叙事理论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更多的一般理论去指导实践,这样才能有利于创作,才能起到更多的指引作用。

总之,短视频叙事理论被应用到新闻短视频、纪实类短视频。其实,这种叙事模式主要追寻的是真实性原则,这又要回归到记录真实的客观性等问题,在这里,可能有些角度和模式存在一些疑问。如果说短视频叙事理论在某些类型运用不到位,甚至出现脱节的现象,那么理论存在的价值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反过来又如何去指导实践呢?所以要发挥理论的价值,也要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才具有互动作用。

二、多元的美学批评标准

短视频的种类比较多,在这么多的类型中,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有多套美学批评标准。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是当前短视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虽然我国短视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发展时间较短,在视频制作、内容审查、后期处理、平台运营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短视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问题和挑战。”既然短视频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作品类型较为丰富,每天都有无数的爆款项目,但很多短视频注重形式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技术主义,使得短视频在美学追求上有所改善,但还是存在不少主客观原因。

(一)追求形式主义,制作水平需要提高

形式主义即对短视频的构成要素、剪辑方式、镜头运用等进行分析,强调作品的内在形式美。这类作品通常需要通过前后期作品的对比来揭示其独特的形式特点。在短视频账号的运营初期,许多账号以自然真实的方式进行拍摄,吸引了大量粉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账号在挖掘题材时可能出现了过度开发,导致创意短缺的现象。因此,目前许多短视频账号开始调整策略,接受任务并按需制作内容。尽管这种调整可能与原先风格偏离,但从客观角度来看,也属于一种任务型账号运营方式。

以@潘姥姥和@虎哥说车为例,最初,潘姥姥以制作美食视频为主,用朴素食材呈现日常事物,吸引了大量粉丝。然而,近期潘姥姥开始关注网友评论,接受来自不同城市的挑战,帮助网友实现愿望。同样地,@虎哥说车通过精准的车辆介绍和独特的视频节奏吸引了众多粉丝。然而,近期的作品表现出多元化,邀请不同领域的能人,尽管在内容方面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将车辆性能展示出来的风格。这些例子表明,在某一领域内,短视频制作者常常追求特定的剪辑方式和镜头运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元素可能会有所改变,但形式主义风格的追求始终存在,这也使得作品的质量有所提升。

(二)展示感知美学,追求情感共鸣

感知美学注重于短视频对观众的感官和情感产生的影响,深入探讨图像、声音、颜色等元素是如何在作品中创造情感共鸣的。这类视频的核心焦点在于情感的传递,旨在让创作者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以外国在中国的视频博主为例,如@rose、@农村媳妇菲利丝、@越南小雅、@越南小月等,这些博主的视频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真实的纪实拍摄为主,生动展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深情的人文内容引发观众的广泛兴趣,被统称为“外国媳妇”。在这些短视频中,感知美学得以体现,重点在于情感的投入。创作者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使短视频呈现出更加真实可信的特质,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产生共鸣。这种情感驱动的美学方式能够使短视频更加引人入胜。

(三)引入结构主义,表达潜在意义

结构主义涉及分析短视频中的符号、情节结构、图像和声音之间的关系,以揭示作品背后的潜在意义。这类短视频通常旨在创造某种独特的噱头,从而迅速吸引观众的兴趣。举例来说,@圆脸妹得得和@豪哥哥等博主,依靠一两个爆款视频在短时间内引爆了网络,积累了大量粉丝。然而,要保持这种内容的持续更新,就需要不仅关注内容本身,还要考虑声音、图像之间的协调关系和比例。结构主义在短视频创作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美学因素。它不仅需要创作者思考如何构建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还要深入思考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意义传达。在这种创作模式下,吸引观众并保持持久的兴趣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挑战。

因此,美学批评在短视频领域呈现出多种类型,包括形式主义、感知美学、结构主义等。然而,对于这些类型的理论反思尚处于初始阶段。要想在美学批评中获得更加深入的反馈意见,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接受反馈,然后再次进行总结,形成一个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样的循环将不断推动短视频创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为美学批评提供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具深度的理论支持。

三、多风格的叙事模式和美学批评显现

美学批评标准的确立使多风格短视频更加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短视频的叙事类型研究而言,已经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不同的叙事类型分析了短视频在不同时期产生背景、创作原则和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特点,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所有短视频类型中,基本囊括了两个大类电影叙事模式,即因果式线性结构和散点式纪实风格,有些但是又从这些模式中可以看到更多的不一样的变化。

(一)因果式线性结构,抓住观众的审美趣味

因果式线性结构主要围绕着故事的内容展开,视频与视频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与此同时,这种观念在电影中使用的较多,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也有很多类似这种模式在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借用新技术手段。宋德松认为短视频借助强大的技术探索叙述方式,“借助技术的发展升级,虚拟叙事将成为各行各业值得探索的叙述方式,抖音号“柳夜熙”作为元宇宙背景下虚拟叙事在短视频平台的一次尝试,有着其现实的意义,成为虚拟叙事新模式的借鉴案例,甚至是元宇宙世界的引入契机。”陈吉通过身体、关系与场景叙事的角度探讨了短视频女性参与的多样性,“女性在策划、呈现、传播和接受各个环节都可以在短视频中进行赋能,尤其作为接收端的受众,更是可以决定短视频最流行的内容。”她还提到网络内容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可以迅速发现问题并解决短视频制作中的挑战。这种互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在短视频所遇到的问题。如@郭柳玲在短视频中拍摄了“牛瘪汤”之后,许多网友对齐进行网曝,甚至有人谩骂,为此,她在第一时间得到此类互动和评论消息后,专门做了一期“牛瘪汤”道歉视频,希望得到网友们的谅解。另外,杜斌从前景理论分析了短视频内容营销的叙事,“叙事者可以通过设置隐形“外部锚”干扰受众判断、突出代表性信息说服受众认同、刻意转换“框架”引导受众偏好,对短视频用户进行启发和暗示,进而使其做出有利于达成营销目标的决策。”这种基于客观数据的方法可以用来确定传播内容的趋势,以及调整叙事方式,使得这类内容营销型短视频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并非绝对可靠,只能作为参考。总之,通过许多视频中的评论,既可以看出有些观众是想让短视频的效果变得更好,有些观众是觉得有些事物都有标准,这种参与度一下就提升了,且具备审美趣味,让观众的审美变得有参考。

(二)散点式纪实风格,形散而神不散

许多短视频创作者在审美上遵循的是怎样能吸引人怎么来制作,甚至有些创作者还在标题上制作更多的文章,观众对于这些类型的短视频内容关注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更多的粉丝和观众。但是,从另外的角度可以看出,恰好那些记录生活,记录身边的事情的短视频博主们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如博主@湖南妹子在韩生活@新疆—优素福@农村小遥等。这些账号都是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主要是记录生活的制作的美食,但通过这种家人出境的方式,会让故事内容比较真实,没有“摆拍”的成分,会让观众觉得很舒服。因此,这些视频的博主们在制作模式上,还是按照纪实,但是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完全做到了形式依然在,故事依然好,内容依然具有吸引力。所以,既然有着这么多成功的博主们,也能从一定的客观上反映,纪实类的短视频考验的还是需要“真实”的标准,观众的审美有着自己的判断。

结语

重新审视短视频叙事反思,需要深入探讨其美学内涵和批评视角。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短视频的语境和本质。在短视频发展的探讨中,理论建构和多角度批评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建立一个全面的循环模式。短视频的演进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持以及网民的参与。在深入研究短视频与社会互动和冲突的影响时,这一点变得尤为关键。而这种重新审视不仅涉及短视频叙事理论本质的重新界定,还包括对短视频制作标准、审美评判、制作者角色等认知的再审视。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学批评的理论体系,我们应构建与本土情境相契合的短视频批评框架。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能够为中国短视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指引。

本文系教育部产学研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课题项目“《纪录片创作》实践创新与创作育人”(项目编号:202102022076)阶段性研究成果;首批四川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研究成果(《电视画面编辑》和《影视导演基础》,项目负责人和主讲人:夏浪波)。

特邀作者:夏浪波,四川传媒学院,讲师,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从事影视理论与创作研究。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科教 | 短视频的叙事反思和美学批评】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changmeillh.xhstdz.com/quote/73791.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changmeillh.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