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
2024-11-10 23:58

在我们党走过99周年的历程、即将迎来100周年诞辰之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历史特别是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重要论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意义在哪里;怎样学习历史,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重点是什么;在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我院作用,要做好哪些工作。

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

一、深刻认识学习历史,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为什么强调这是必修课,为什么说这门功课必须修好,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的角度作了深刻阐述。

(一)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谈到历史学的意义和作用,传统上最常引用的一句话就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知兴替”有多种解释,今天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可以了解和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明确前进的方向,坚定理想信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只有深刻认识这种规律性,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我们的理想信念才会更加坚定。

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还是要学一些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特别要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学习世界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学习时报》2008年5月13日。只有这样,才能心明眼亮,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师,可以获得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启迪。历史对现实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资政。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资治通鉴》最初并不叫《资治通鉴》,开始是叫《通志》,后来叫《历代君臣事迹》。因为宋神宗觉得历史要对治国理政有借鉴意义,起了“资治通鉴”的名字。宋神宗本人乏善可陈,但他起的这个名字流传了下来,这部著作成了历代政治家必读的教科书,启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资政作用的重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历史的意义说得最多的两句话,希望我们能从历史中不断获取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丰富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的深刻教训以及由乱到治的经验智慧;既有当事者对时势的分析陈述,也有后人对前人得失的评论总结。可以说,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比如,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

(三)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党的光荣历史,可以让我们不断接受思想洗礼和精神滋养。历史不但可以资政,还可以育人、养人,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3年,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看着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封封电报、一个个故事,我的思想又受到一次深刻教育。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他说:“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人民日报》2013年7月11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古田主持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时说:“这次请大家到古田参加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走走红军路,吃吃红军饭,很重要的就是让大家身临其境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接受思想和精神洗礼。” 《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二),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第127页。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学习党史、国史,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四)历史是百科全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断。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我们今天各个学科取得的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以此为基础的,发源于人类长期积累的历史经验。

比如说文字,我们都知道仓颉造字的故事。仓颉何许人也?古书记载:“仓颉,黄帝史也。”仓颉就是黄帝的史官,为了记录历史,他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明了文字。中国文字,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汇和概念,都有历史内涵,都有历史典故,不了解历史,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词汇概念。离开了这些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字和概念,一切社会科学都无从谈起。在当代中国,要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要研究哲学文学伦理等等,都离不开党史,因为当代中国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像“人民”“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等,都是党的历史上创造出来的,没有党史基本知识,不可能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从历史中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领导干部学习和了解历史,可以拓宽知识面,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历史知识丰富了,眼界和胸襟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思维层次和领导水平就可以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五)学习研究历史是我们党的优势传统,我们就是在不断总结历史中把握当下、走向未来的。毛泽东同志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段话,他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二、对待历史,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关于如何学习和研究历史,学习和研究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习近平总书记有丰富的论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一)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场问题是对待历史的首要的问题。同样的史实,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历代农民起义,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就是造反。共产党领导红军闹革命,国民党反动派就把我们叫“共匪”,要“戡乱”。所以,学习历史,首先要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同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对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第一次彻底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表明,许多改革都是由基层群众自发推动、自下而上形成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依然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二)要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猎奇、看故事,要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把握历史进程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

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重点是什么,就是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五个“揭示和宣传”。以此来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

(三)要把每一时期的历史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来理解,正确对待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正确对待历史曲折。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9页。也就是说每一代人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来苛求历史,苛求前人。

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同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三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关于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曲折和错误,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四)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比如,关于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习近平总书记就有很多精彩的论述。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是党史研究特别是人物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精彩论述,为我们研究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五)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比如在谈到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宣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

这些重要论述也为我们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指导。

(六)学习历史要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为什么要记录历史,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呢?司马迁在写完《史记》后曾说过一句话:“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第940页。也就是说“述往”是为了“思来”,研究学习历史,不只是为了知道昨天的事,记住过去,更重要的是要更好地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345页。

所以,我们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在当前来说,结合实际最重要的就是要着眼这么几件事:

一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懂得党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贵,理解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

二是要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近百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们就是要通过学习历史,学习党史国史,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是要做到“两个维护”。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告诉我们,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学习党史国史,就是要明白这个道理,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

四是要培育民族精神。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22页。西方有人说,中国应该改变历史宣传的角度,不要再搞屈辱史的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4日。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激励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五是要把握时代潮流和时代大势。历史是一股潮流。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由于看不清历史潮流,不能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我们的民族错失了不少发展机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了机遇,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我们国家和民族大踏步赶了上来。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42页。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9页。现在我们学习党史国史世界史,就是要以大历史的眼光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掌握历史主动。

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做好我院工作,为全党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作为我们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专门机构,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学习研究宣传党史,我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履行好职责,承担起使命。

对于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历史,我的理解,近期我们应该共同关注这么几件事情。

(一)及时跟进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进程,记录好新时代党领导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历史。历代的官方史家、治史机构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研究编撰前朝的历史,二是记录当代的历史。记录当代的历史更为重要。我们熟悉的“晋有董狐笔”,董狐是干什么的?他主要不是研究过去的历史,而是记录当时发生的事。也许有人说,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根本不需要你去记。其实不对,正是因为信息太多太杂,更需要我们去记。历朝历代留下的史料,各种信息都很多,但真正可信的、可以作为正史的,没有多少,主要是官方机构留下来的文献资料。现在每一件事都有大量的不同声音、不同记录,事过境迁,后人可能根本认不清事件的真相,这就更需要我们这样的权威机构来记录和编辑最基本的资料。按照院务会部署,我们院一直在推进这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大事记,一直在跟进。

(二)写好党史基本著作。党史既然是必修课,那就要有教材,教材是什么?就是我们院写的党史基本著作。我们院为什么不可替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这里。这些著作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马上就要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

(三)抓好基础研究和专题研究。对于如何做好基础研究和专题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也有许多重要论述。他强调,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按照“总体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的原则,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确定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要整合全国学术机构和研究队伍,协调各地党史、军史、档案、政协文史资料、地方志、社科院、高校等部门和机构的力量,扶持民间研究,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际等领域对有关专题进行系统研究,推出高水准的权威专著和通俗读物。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写好党史基本著作的同时,着眼长远,抓好基础研究和专题研究,争取在这方面拿出更多的权威专著和通俗读物,培养更多的人才。

(四)做好纪念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 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这话很有深意。各种周年、纪念日,往往更易引发人们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激起人们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和社会进步真谛的反思与追问,促使人们更好地审视、把握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这个时候开展纪念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非常重视纪念活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认为,治国就两件大事:一是祭祀,一是军事。所谓祭祀,今天来看,除去迷信的含义,主要就是一种纪念。可见纪念的重要。我院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的纪念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这也是我们最经常的工作之一。我们要高度重视利用周年、纪念日等各种场合写文章、开展纪念活动,利用这个最佳时机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宣传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宣传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的进步成果,教育和鼓舞人民,凝聚社会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五)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把党的领袖人物宣传好、维护好,把党的文献编辑好、出版好,把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好、阐释好。”这“三句话、六个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工作的要求,也是我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意识,在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驳斥网络、社会上对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理论和领袖人物的造谣、诬蔑、诋毁言论,澄清事实,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进一步做好统筹谋划。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意识形态领域很不平静。我们要做好与我们相关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要对党史和文献领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作系统的梳理,对一些易受攻击的重点问题、敏感问题作出预判,对各种势力可能对我们发动攻击的问题,安排专门力量预作研究,一旦有人挑事,就能及时有力应对。同时又要掌握好火候,该冷处理的要冷处理,不能把一些问题炒热。

党的历史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就是这座花园的守望者、维护者。我们党已经走过近100年的历程,我们还能走得更远。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我们坚持在这里守望,希望远行的人们随时都可以找到回家的路。我们坚持在这里维护,希望不管走了多远,当人们回望这座精神家园时,可以发现这里依然百花齐放,生机盎然。

(本文系作者在2020年7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时的发言节选。)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changmeillh.xhstdz.com/quote/73890.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changmeillh.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