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培养中国与世界的卓越沟通者

   日期:2024-11-10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changmeillh.xhstdz.com/mobile/news/5102.html
核心提示:  作者:王佳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

  作者:王佳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培养中国与世界的卓越沟通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翻译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翻译人才是特殊的国际型人才,在促进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民心相通、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翻译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技能传授,还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环节,这样才能培养出既通晓世界多元文明又了解国内社会形势,既有能力寻找到中国与世界的情感共振点与“义利”共鸣点又立场坚定的高水平翻译人才。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为培养立场坚定、具有社会责任心、能为中外交流合作贡献智慧的专业翻译人才,高校需要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翻译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效果。

  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坚定立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近年来,我国翻译学科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掌握前沿科技发展、具有外语专业优势的人才。但目前高校翻译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集中在显性教育上,即开设专门的思政课,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用思政元素点亮专业课。翻译学科有其特殊性,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势必要接触不同文化,因此可能导致认知碰撞和文化冲突,这就决定了翻译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因此,要在翻译专业课程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翻译技能的同时坚定学生的立场。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潮流走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翻译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专业研究中增强自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翻译理论、实践学习时,除专业知识教学外,还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国际以及国内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一些研究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的翻译者,有可能在研究这些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崇洋媚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不利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不利于树立中国人的自豪感,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翻译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通过数字、图表、视频等多种形式,培育翻译人才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比如,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百万亿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该数字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才能在各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再比如,疫情期间,我国疫情防控的有效性,充分展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将具体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例有机融入专业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助力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

  翻译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中国新时代形象的塑造。

  在实践活动中展现中国形象。课程思政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翻译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学生在学期间会参加一些涉外活动。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组织日语专业学生参与一线防疫工作,并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外语服务部门对接,为抗疫提供语言服务。为了使学生在涉外活动中展现出蓬勃的朝气,除专业知识外,教师可在课堂中加入国际政治、跨文化理解、国际礼仪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始终注意自身言行举止,时刻不忘自己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人翁身份,树立中国年轻人积极、坚韧、友好、负责任的良好形象,为国家形象建设增光添彩。

  讲好中国故事,体现家国情怀。翻译人才既要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还要善于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形象。疫情期间,中国展示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但某些国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还试图诋毁、抹黑中国。这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翻译人才培养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极为重要。其中,选择什么样的素材讲故事是重中之重。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时,要强调以人为本、客观真实的原则,用真实、直观的素材雄辩地打消丑化、妖魔化中国的声音。教师可在课堂中,组织一些主题演讲比赛、摄影比赛、配音比赛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帮助年轻人更好地传达中国声音。

  在创新表达中体现担当。如何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是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翻译学科为社会培养既有灵敏的国际触觉,又有能力以中国为本位,凝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人才。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语言的选择就意味着认知的选择。翻译工作经常涉及与国家体制及意识形态相关的专业词汇,因此,要注意针对中外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历史脉络中讲解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能力。以日本文学翻译为例,由于汉字的广泛应用,汉语和日语之间的翻译多采用“字面忠实”的原则,“社会主义”一词在中日语境中都写作“社会主义”,但日本的“社会主义”发展有其自身的脉络,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有很大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词汇在两国的不同含义,做好相关说明或选择更为适当、准确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创造、选择中日双方都接受的话语。近年来,“国家教育研究院术语库”等数据库为翻译人员提供了专业信息和术语标准,有助于翻译者在翻译时选择更为专业、准确、精练的表达。在课堂上,教师除讲解知识要点外,还应介绍国际形势和中国立场,强调术语规范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翻译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翻译者应该担负的时代责任。

  更好服务中国同世界交流合作

  课程思政的推进,要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学生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为了更好地提升翻译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根据不同年级学习任务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以学习翻译理论、锻炼翻译技能为主要任务,这一时期可举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座谈会、翻译比赛、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

  二、三年级学生的课程重点逐渐向翻译实践、论文写作倾斜,这时可设计与实践、科研相关的项目,用项目制推动课程思政的开展。

  四年级学生要参加社会实践,进行毕业设计。这些环节是检验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契机,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在这些环节检验立德树人效果,把合格的毕业生推向社会。在教师的督促、指导下,学生在这些环节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翻译人员,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特殊使命。

本文地址:http://changmeillh.xhstdz.com/news/5102.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changmeillh.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